上海口岸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吞吐港,有全国最大的旅客出入境空港口岸,业务类型齐全,各方诉求多元。上海海关汇聚规则治理、精准治理、人文治理的基层治理合力,让法、理、情充分融合,让公正执法和群众诉求常态平衡,让矛盾争议得到有效解决。
法治“先枫”架起枫桥
衣食住行,海关监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就是海关坚守的底线。上海海关所属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以下简称“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从人民群众需要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在消费者和进出口企业之间架起“枫桥”,用规则引导当事人正确维护权益。
“为什么店家说是进口商品,报关单却显示起运港是中国?”“我购买的进口商品报关单上怎么显示无实际进口?”随着自贸区内跨境贸易便利度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以先进区后进口的形式通关,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收到的进口商品咨询、争议也随之上升。
“消费者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企业也有正常、合法经营的权利,在处理两者关系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到平衡点。”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法制科蒋宁君说,“这个平衡点就是针对消费者维权意识强的特点,构建法治交流互动平台,让双方了解海关监管规则,以规则减少摩擦,从源头避免对立情绪产生。”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设立“先枫”工作室,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探索多元化解机制,思想认识在先。设置调解专用场所,开设专用热线,由业务专家、公职律师组建政策法规咨询团队,贴近消费者开展面对面沟通,讲清事理、讲透法理、讲通情理,积极化解纠纷,调解化解在先。从海关监管、后续惩戒等多种角度进行立体式普法宣传,梳理常见违法违规行为,贴近企业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引导企业加强自律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普法释法在先。
2024年以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海关开展各类普法宣传22余次,开展公职律师接待日15次,收集企业诉求和争议问题33余件,超过95%通过源头化解完成处置。
“三位一体”精准纾困
践行“枫桥经验”,创新海关执法切实有效的工作法。上海海关所属上海浦东海关(以下简称“浦东海关”)在执法中建立健全全方位预防、多举措化解、全流程管控的“三位一体”工作法,倾听企业诉求,加强各部门联动,提升监管措施精细化水平,在确保依法监管的同时解决困难,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们有一些不含生物活性成分的低风险特殊物品出口时也要取样检测,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运营成本,也会对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生影响。”近期有AEO生物医药企业在例行关企沟通会上向浦东海关反映出口特殊物品查验率明显上升的问题。浦东海关一方面提供提前查验,综合研判监管条件和风险等级,对查验比例和通关监管进行优化;一方面推动地方政府发布进出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白名单”和生物研发企业“白名单”管理制度,打出关地协同的“组合拳”,解决特殊物品及生物研发材料进出口难题,为生物医药领域新质生产力注入前进动力。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施策,握指成拳、共同破解,确保“管得住、放得开”。2024年浦东海关扩大研发用特殊物品进口便利化试点至9家企业。
和“枫”细语沁人心扉
作为我国出入境客流量最大的空港口岸,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客流集中、人流量大。
以聆听为沟通方式,以共情为切入点,浦东机场海关紧抓矛盾处置“黄金15分钟”机会,设立“和枫细语”会客室,为海关现场关员提供与旅客面对面对话、处理纠纷矛盾、进行普法宣传的黄金阵地。
“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人文关怀,是践行‘枫桥经验’的要诀。”浦东机场海关办公室法制科邢路瑶说,“我们将冰冷的法条转变成有温度的语言,注重提升当事人受尊重、受重视的获得感,达成相互的理解支持。今年还将开展‘枫桥专线’试点,完善‘科—处—关’矛盾纠纷梯次化解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小事不出科、大事不出关、矛盾不上交’”。
1-5月,浦东机场海关新发复议案件5起,申请人主动撤回3起,12360海关服务热线业务咨询受理率、按时办结率实现两个100%,一次化解率80%以上。
“上海海关坚持守正创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质内涵和海关执法实际相融合,让‘枫桥经验’传承发扬、落地生根。”上海海关法规处程红梅处长介绍,“经过努力,我关践行‘枫桥经验’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上海海关关区行政诉讼案件同比下降43%,行政复议争议化解率达90%以上,一降一升之间,争议化解质效立现。”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上海海关将继续坚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纠纷、优环境、促发展,持续书写“沪关枫桥”的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