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欢迎来到常熟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

风险预警
  • 境外风险预警
  • 国外涉华贸易壁垒
  • 知识产权
  • 境外风险预警

    首页  > 风险预警 > 境外风险预警  

    企业如何在国外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律师天团告诉你—外经贸法律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18-07-04  来源:贸易预警栏目  浏览次数:

      为适应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严峻形势,提高宁波市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和行业协会的外经贸法律服务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积极应对各类贸易摩擦案件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6月28日,浙江省商务厅组织律师服务团赴宁波开展2018年全省外经贸法律服务活动。宁波市各区县市商务主管部门、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行业协会及有关企业共100余人参会。宁波市商务委副书记、副主任鲍娴萍出席活动并致辞。

      本次活动邀请了贸易救济、国际贸易仲裁、技术性贸易壁垒、跨境诉讼、涉外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五位资深律师进行主题授课。北京瑞银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涛律师介绍了各国对华贸易救济措施最新动向及调查方法的改变,并强调企业必须加强日常生产、销售及财务管理,这样才能在贸易救济调查问卷填报及后续应对中花最少的成本取得最有利的结果;北京炜衡(杭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董峰律师分别从理论和实务角度分析了国际贸易仲裁,在运用替代争议解决方法的实践中,国际商事仲裁已成为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最为有效、最制度化并被广泛使用的方法;瑞欧科技消费品服务部陈明经理分享了欧美发达国家技术贸易壁垒及案例,技术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形式上的复杂性等特点,是影响企业出口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崔海燕律师用产品责任、黑客、信用证止付等七个案例为企业详细讲解了如何应对跨境争议,提醒企业不仅要懂得如何应对跨境争议,更重要的是应以前车之鉴引以为鉴,在日常法务工作中降低和防范风险——完善合同、规范流程、健全制度;浙江英普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毛爱东律师通过商标、版权、专利和商业外观等案例详细介绍了企业应如何应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

      讲座内容详实、紧联实际,实用性强,受到了参会企业的热烈反响和好评,部分企业就有关问题与授课律师进行了现场咨询交流。10余家企业提前预约了律师团的一对一法律服务,授课律师在课后就企业关注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免费一对一法律咨询和服务。

      常见法律问题解答 

      企业代表

      问

      企业如何在国外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答

      毛爱东律师

      首先要委托国内外的专业机构对出口国的知识产权进行检索,通过检索能够对出口国的知识产权状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最大程度避免产品侵犯出口国的知识产权;如果产品出口量比较大的话,强烈建议聘请出口国的知识产权律师为企业提供日常的咨询和服务,一旦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可以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当然,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国内企业也要在国外特别是产品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进行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布局。

      企业代表

      问

      专利到期后,技术还有办法得到保护吗?

      答

      毛爱东律师

      就专利本身而言,保护期满或提前终止后专利技术就进入了公共领域,成为了现有技术,社会公众可以免费实施。但专利权人可以通过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在原来基础上申请新的专利。

      企业代表

      问

      外贸公司给工厂下单,涉及到OEM会侵权吗?

      答

      毛爱东律师

      接单之前要检索下企业贴牌的商标在国内是否已经注册,如果已经注册的话,企业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贴牌商标一定要在国外有合法注册;国内生产企业要按照国外商标注册证上的商标式样和核准使用商品类别进行贴牌生产;生产企业要有国外商标权人的授权;商务合同上最好要有知识产权保证条款,外贸公司和国外商标权人要对国外商标的合法性作出保证;对一些和国内知名度非常高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OEM要充分考虑商业风险。

      企业代表

      问

      PI(形式发票)能否等同于合同?有了PI,是否还需要签订合同?

      答

      董峰律师

      PI,如经双方签章,具备相应法律效力,也有观点称其为简化的合同,一般还需要提供报关单等资料来证明整个交易过程和事实,且由于PI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没有约定争议解决方式等,交易双方出现争议的时候,其作用就比较局限,一般仅用于对客户有较长合作经验和较高信任度的小额订单。大额订单或者初次合作的客户建议签订正式的合同。

      企业代表

      问

      在美国DDP(完税后交货)的风险及应对

      答

      董峰律师

      DDP主要是国外段产生的费用把握不准,难以报价,成本容易超出预期,属于大风险的贸易术语条款,另需全程承担货损风险。在FOB或CIF项下,一旦货物装上船,风险就转移给了买方。在DDP项下,出口方的风险要一直持续到交到客户手中,在此之前的货损风险,需由出口方承担。因此,作为DDP的出口方,建议办理货物运输险,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同时, DDP的出口方务必提前咨询进口方海关及相应主管部门对该类货品的政策,包括所需认证、关税情况、负面清单等。以出口食品到美国为例,不但要知晓美国海关的关税,还要知晓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规定,建议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错报、漏报。